李安新片今天上映!用时2年,把威尔·史密斯变回“小鲜肉”
“我追杀我自己”,
李安导演带来了他的新作。
《双子杀手》 10月18日 全国上映
美国国防情报局特工亨利(威尔·史密斯饰),准备退休之际意外遭到一名神秘杀手的追杀,在两人的激烈较量中,他发现这名杀手竟然是年轻了20多岁的自己。
一老一少的两个威尔同屏,一幕幕的对打,是视觉和情感上的双重冲击。
影片不乏激烈酷炫的动作大场面,但李安的个人风格也尽显无遗。
一直以来,李安都在尝试用不同类型的影片传递和表达自己在情感上的思索。尤其是近些年来,从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》,到《比利·林恩的中场战事》,李安的视角逐渐聚焦在“人的成长”这一题材上。
《双子杀手》继续围绕这个命题,正如影片中的背景音乐《Forever Young》一样,李安坚持自己在创作中,对情感探索的初心,通过中年男人和年轻的自己的角逐,回顾自己的一生。
影片中,年老的亨利一心想拯救年轻的自己,也引来不少人,尤其是中年人的共鸣。
从“老脸皮”变回“小鲜肉”
“我们对人脸的辨识很奇怪,如果按照科学上的百分之百还原,反而会觉得不自然。一个人在不同的灯光,情景下,都会变得不一样。”李安坦言大脑的辨识真的严苛而奇怪。
如何让虚拟人“骗”过大脑,以假乱真,这是技术上最难攻克的关卡。电影中的年轻版威尔·史密斯——Junior,是李安用特效创造的数字化真人。为此李安携手500多名顶尖特效师,潜心打磨了两年,才把威尔·史密斯从“老脸皮”变回了“小鲜肉”。
为了让Junior看起来更真实,李安拉着特效团队把威尔年轻时的影像资料都看了一遍,对威尔脸上的每一个细节都熟记于心。
李安表示,他把威尔·史密斯脸上的每一块皮肤、每一块肌肉都放大了6000倍进行了研究:大到骨架、细到每一根汗毛,一遍遍来回打磨。
什么是60帧?
目前国际通用的电影拍摄技术是“24帧/秒”,即每一秒的影像相当于由24张连续拍摄的画面组合而成。这个标准符合人类“视觉暂留现象”。
用60帧看>>
2009年《阿凡达》上映,开启了一场3D技术革新。
今年年初的《阿丽塔:战斗天使》,詹姆斯·卡梅隆将CG技术推向了新的巅峰。阿丽塔的瞳孔里足足有830万个多边形。她瞳孔的线条,会根据情绪的变化和外界光源的不同,而产生相应的变化。她的头发,足足有13.2万根,每一个毛孔里的桃色绒毛,加起来有50万根!
再往前追溯,还有20世纪90年代,一场围绕数字电影能否代替胶片电影的大争论。
20世纪70年代,很多人强烈反对电影使用电脑特效。
1935年,第一部彩色电影《浮华世界》问世,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,彩色电影才被大众接受。
1927年,第一部有声电影《爵士歌手》上映,遭到影评人的集体质疑。
编辑:林荟萃
校对:殷姿
审稿:王东
延伸阅读